夏收漸入高潮,秸稈禁燒形勢日趨緊張。去年,蘇北農業大縣泗洪實現了“零火點”,今年當地禁燒情況如何?5月31日,記者趕到泗洪進行了實地調查。
  上午10時許,記者來到泗洪龍集鎮河口村的麥田邊,只見烈日下,兩台農機正在作業,在其耕耘過的地方,秸稈都被絞碎翻進了土壤里。
  “這種農機叫秸稈旋耕機,集秸稈還田、粉碎和耕種於一體,可以將留茬在10釐米以內的秸稈全部打碎並深埋進田裡。”龍集鎮鎮長張鋒告訴記者,目前他們鎮的收割比例在1/3左右,按照縣裡的部署,大部分都已全量還田。
  在泗洪縣龍集居委會,一頂臨時支起的蚊帳里,陸長城正吃著簡單的午飯。陸長城是當地種糧大戶,在本村種了300多畝地,這一季種的都是小麥。“現在已收了70%,收完的秸稈全部還田了。”陸長城是響應號召、最早進行秸稈全量還田的嘗試者之一。前年,他就花十多萬買了大馬力拖拉機和旋耕機。“大拖拉機花了10多萬,政府補貼了5萬多;旋耕機花了1.6萬多,政府補貼了2000多元。”
  “效果怎樣?”“蠻好!雖然花十幾萬買農機,但自己做完了,還能幫別人做,可以苦錢。”幫別人大面積作業,30元/畝,去年他自己還田結束幫別人還田就掙了3萬多元。
  秸稈還田,不少地方都做過嘗試,為什麼沒有泗洪效果好呢?
  “以前不少地方搞秸稈還田,用的是小馬力農機,旋得不夠深,秸稈還浮在土壤上面,影響下一季作物的出芽。現在我們推廣使用的都是大馬力農機。”泗洪農機局局長張美洪介紹。
  更重要的是,當地通過土地流轉,規模經營走在全省前列,為大馬力農機的推廣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。截至目前,泗洪縣累計流轉土地面積126.7萬畝。
  “為什麼前幾年花了很大力氣搞禁燒,總是管不好;去年花同樣的精力、物力、財力,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?我感覺,土地規模經營起到了關鍵作用。”泗洪縣縣長徐勤忠說,以前,當地有近22萬農戶,現在大部分的耕地都向大戶積聚,使秸稈全量還田推廣相對容易了,解決了秸稈出路,焚燒自然也就堵住了。
  張美洪告訴記者,目前泗洪土地大多是規模化經營,一般都是幾百畝、 上千畝一戶,最大的一戶達到3萬畝,這就使大馬力農機有了用武之地。
  泗洪縣委常委馬向東告訴記者,影響秸稈綜合利用主要存在兩個難題:一是渠道還比較少,綜合利用技術滯後於現實需要。二是補貼問題。“我們算了一筆賬,秸稈粉碎之後還田,成本大概是35元/畝。泗洪去年實現了‘不著一把火,不污一條河,全年零火點’,省市縣鄉在人力、財政上都作了很大努力。”
  “秸稈機械化還田是目前綜合利用的最有效途徑。”記者瞭解到,省政府去年11月出台的《關於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》明確,從2014年起,省財政秸稈還田作業補助標準從每畝10元提高到平均每畝20元,其中蘇北25元。對此,基層乾群普遍叫好。
  不過,當地乾群也向記者提出了一點期盼:對於還田積極性高、進展快的地區,能否按照省政府規定的那樣,實施補貼的“應補盡補”,而非定量安排資金呢?
  據瞭解,今年省里下達泗洪麥稻還田面積為60.32萬畝,但泗洪由於起步早、引導好,實際麥稻還田面積將達170萬畝,因此有100多萬畝超前完成還田任務的面積得不到省補資金。
  泗洪縣太平鎮是經濟薄弱鎮。鎮代理黨委書記張誠坦言,該鎮今夏實際還田面積將達6萬畝,但下發補貼的僅有兩萬餘畝,“我們現在不敢宣傳25元/畝的補貼,因為大家都要,根本不夠”。太平鎮目前想的辦法是,鎮里先拿錢按10元/畝預付給村裡,同時承諾農機手,在收割機上安裝粉碎機或將茬口控制在10釐米以內,再分別給予5元/畝的補貼,收割結束後兌現。預計夏收一季,政府為秸稈還田要支出100多萬元,除去省里給的補貼56萬元,縣鎮財政還要承擔40多萬元。“如果省財政能夠真正做到應補盡補,對我們這樣的經濟薄弱地區全面禁燒,無疑是極大的推動。”本報記者 杭春燕  (原標題:“零火點”,是這樣實現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13di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